在通常的案件里,债务者在被拘留了 15 天之后依旧无法偿还所欠的款项,那么他们通常不会因为同一事项再次被拘留。
这种拘留的类型被看作司法拘留,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促使负债人尽快承担起偿还的责任。
然而,要是发现债务者存在故意转让财产、隐匿财产等拒绝执行判决和裁定的行为,那么这就有很大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的领域,构成了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。
当债务者的确面临着无法偿还的难处时,他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债权人进行协商,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规划,并向法院如实申报自己的财产情况。
同时,法院也会依据债务者的实际状况,采取相应的举措,比如对其进行高消费限制、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等,而并非只是依靠拘留的手段来处理问题。
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,东营市南部。地处东经118°17′~118°57′、北纬36°56′~37°21′之间。北连东营区,南靠淄博市临淄区,东与寿光县接壤,东南与青州市相接,西面和博兴县毗邻,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。总面积1137.9平方公里。从广饶县境内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,远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(距今约五千年),境内就有人类居住、繁衍。上古时代,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,夏代至殷末,为季则艹氏、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,西周时,为姜太公封地–齐国的辖地,春秋、战国时期,县境仍属齐国。秦代属齐郡,西汉始有广饶之名。至东汉划入利、益、博昌三县,属乐安国。三国时,县境属青州齐郡,归魏国所辖。至晋,复置广饶县,属齐国。晋怀帝永嘉五年(311年),青州没于汉刘聪,东晋时,后赵石勒、燕慕容广鬼、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;至南朝宋,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,不久即入于北魏,仍为乐安郡,属青州。隋代改称千乘。金熙宗天眷元年(1138年)改千乘为乐安,属益都府,历元、明、清至民国初年,县名及境域均无变更。1913年乐安县属胶东道。1914年复称广饶,1927年直属山东省。抗日战争时期,隶属清河行政区。1945年8月,广饶县人民政府成立,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。建国后,先后归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、惠民专区、淄博专区、惠民专区。1983年8月30日划归东营市。广饶县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,是山